这是某专家画的全球主要农作物传 播交流的路径图。在距今3500年前,东西方的农作物传播形成了这样的路线。
图片
农作物传播路线图
这些农作物传播的路线,自然同时也是东西方人类交流的路线。
那么,这些路线是什么时候开通的呢?
远的不说,最晚7000年前(记住只是最晚),这条路线上的红色那条线就已经连上了。
从东段的内蒙古赤峰兴隆洼,一路向西,直达欧洲的多瑙河畔。
如下图所示,两个白色圈圈之间的这一长条路线,最晚最晚在7000年前就是畅通无阻的。
黍和粟,这两种最早在中国北方驯化的农作物,后来就是沿着下图中这条红色的路线千里迢迢传到了欧洲。
图片
我们为什么说这条路线最晚7000年前就是畅通的?
有图有真相。
在内蒙古兴隆洼文化(距今约8200—7400年)的遗址中,发现了两处石雕人像,人像均置于方形石板灶台前。
一对人像是在赤峰市翁牛特旗南湾子北遗址F2内出土,男右女左,女性石像的眼睛和嘴巴上还镶嵌着蚌壳。如下图所示。
图片
另一处则是在林西县白音长汗遗址发掘出土,只有一尊雕像立在方形的石灶台前。
图片
看完了内蒙的,来看欧洲的。
欧洲东南部,位于多瑙河畔的莱潘斯基维尔(Lepenski Vir)遗址,发现了众多石雕像。
先来看看这个。一模一样的方形石板灶台,一模一样的竖立的石雕人像。倘若不是照片换成了黑白的,我会以为这就是白音长汗遗址的那一尊雕像。
图片
再来看看这个。一模一样的两个石雕人像,同样摆在方形石板灶台的同一侧,同样是一男一女。和南湾子北那一对石雕人像如出一辙。
图片
从绝对年代来看,莱潘斯基维尔遗址房址内采集了十余例木炭标本,其碳十四测定年代集中在距今7000左右,时间几乎也与兴隆洼文化晚期重合(稍晚一点)。
究竟是从东方传到西方,还是从西方传到东方?
只要不是数盲,一目了然。
兴隆洼的石雕人像传统不仅年代早于西方,而且直到后续的红山文化中依然兴盛了几千年。
直到今天,这样的传统依然原汁原味地保存在我国东北的一个少数民族中。
信奉萨满教的赫哲族,如今将这样的石雕男女人像称为“石头公公”和“石头婆婆”,认为其拥有神力,可以为人治病、驱灾、请神及求福。
下图就是如今赫哲族人还在供奉的石雕男女人像。
图片
赫哲族人如今在中国境内只有不足万人,但在历史上却曾经属于一个赫赫有名的大国——肃慎。
肃慎原称“息慎”,《竹书纪年·五帝篇》载:帝舜二十五年,“息慎氏来朝”。郑玄称之为“虞、夏以来东北大国也”,说明最晚在尧舜时期,肃慎已经来朝,而且当时是一个“大国”。
司马迁在其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中也称:“山戎、发、息慎……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”,与《竹书纪年》的说法相印证。
同时,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又记载了有关肃慎的一种特产:
“有隼集于陈廷而死,梏矢贯之,石磬,矢长尺有咫。陈湣公使使问仲尼。仲尼日:'隼来远矣,此肃慎之矢也。昔武王克商,通道九夷百蛮,使各以其方贿来贡.使无忘职业。于是肃慎贡楛矢石砮,长尺有咫。先王欲昭其令德,以肃慎矢分大姬,配虞胡公而封诸陈。分同姓以珍玉,展亲;分异姓以远方职,使无忘服。故分陈以肃慎矢。’试求之故府,果得之。”
可见武王克商之后,肃慎又再次来朝见周天子,并进贡了当地特产的箭矢——箭头是用石制的。
这也说明,一直到西周时期,东北的“远方职”肃慎都和远在中原的王朝保持着紧密的联系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